煤炭技术

Coal Technology

访问量:3625098

采矿与井巷工程

  • 深埋切眼巷道渗流条件下围岩稳定性研究

    李晓博;郝长胜;郑文翔;

    针对深埋切眼巷道顶板渗水软化导致巷道难以安全、有效掘进,同时有可能出现围岩失稳的问题。基于砂质泥岩浸润试验与数值模拟仿真理论分析,提出锚网索带柱+注浆联合措施。得出结论,在裂隙水和上覆岩层应力作用下,顶板岩层裂隙发育并出现软化现象,导致岩块之间摩擦因数降低;因此巷道开挖后,应用锚杆、注浆锚索和单体液压支柱提高顶板围岩的承载力,30 d的围岩变形监测结果显示,巷道围岩稳定。

    2020年06期 v.39;No.318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采空区联络巷密闭气室围岩稳定性研究

    卜滕滕;邢呈呈;

    针对密闭墙变形开裂造成采空区密闭气室漏气问题,以神东某矿采空区密闭气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密闭墙受力力学结构模型,计算了密闭墙支护阻力,根据低应力区范围确定了密闭墙的位置,得到:支护阻力设计不合理和密闭墙位置选取不合适致使密闭墙变形开裂,造成了密闭气室漏气;2个密闭墙支护阻力达到16 157 kN才能保持良好密闭效果,最终确定密闭墙1支护阻力为12 118 kN,密闭墙2支护阻力为4 039 kN;侧向支承压力的低应力区范围是距离采空区煤壁8~13 m,密闭墙2选择距离采空区煤壁8 m处建造,密闭墙1相距密闭墙2大约6 m。

    2020年06期 v.39;No.318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特厚煤层采动影响巷道控制技术研究

    徐祝贺;肖鹏;李晓斌;

    基于现场调研,总结并分析了特厚煤层采动影响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支护方案下围岩应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巷道断面大、顶煤较厚、煤体裂隙比较发育、受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是导致回风平巷围岩发生变形破坏的原因;针对巷道围岩控制难点,提出采用加长锚杆与桁架锚索联合支护控制体系;现场采用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观测得到最大顶底板移近量193 mm,最大两帮移近量182 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研究成果有助于实现煤炭的安全高效开采,同时也为相似地质条件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参考。

    2020年06期 v.39;No.318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 恒宝源煤业工程综采工作面精细化过断层施工技术

    牛亮红;

    主要通过恒宝源9#层8105工作面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综采过断层施工方法的实践应用。本着精细化开采过断层的原则对几种常用的过断层方案的研究对比,同时结合恒宝源煤业9#层8105工作面的地质实际变化情况,实践了"断层倾角坡度控制-优化机械强行破岩-爆破过断层相结合的"成套工艺,有效保证了回采速度,也控制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效率,也保证了安全生产。

    2020年06期 v.39;No.31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急倾斜煤层竖向机械化开采技术可行性研究

    高红波;李涛;

    基于急倾斜煤层赋存形态和开采特点,在炮采工艺渐被淘汰、水采工艺问题较多、综采工艺不能适用、采煤工艺向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探讨了竖向机械化开采工艺、工作面巷道布置、主要技术参数、设备配备和关键安全技术,简要进行了适应性简析和优越性分析,为急倾斜煤层、特别是厚度2~20 m急倾斜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探索有效的技术途径。

    2020年06期 v.39;No.318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4 ]
  • 矸石充填开采沿充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郑忠友;吴玉意;朱磊;黄剑斌;

    对沿充留巷进行了定义,并与沿空留巷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计算软件对矸石充填留巷覆岩结构及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数值结果显示:相比于垮落法沿空留巷技术,充填开采沿空留巷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结构形态以完整层状岩层为主,巷旁支护体与充填体共同承担荷载,开采扰动对沿充留巷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小。以葫芦素煤矿为工程背景,针对矸石充填沿空留巷技术特点,以巷旁支护、临时挡矸和巷内联合支护3个方面提出了围岩控制方案,确保沿空巷道的稳定性,对后续类似工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0年06期 v.39;No.31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5 ]
  • 大同矿区小窑开采严重破坏区安全掘进关键技术研究

    韦昌新;李树静;于贵生;高明;杨成;

    为克服近距离煤层群赋存条件下重复采动造成的小窑开采严重破坏区大面积垮落巷道安全掘进难题,大同矿区东南井田代表性矿井辛安煤矿创造性地提出了固结法巷道掘进施工工艺,通过应用新型材料,采取插管与打钻相结合的压注方式,快速固结小窑巷道垮落破碎顶板,为后续正常掘进创造有利条件。现场应用实践表明,固结法工艺可极大地提高巷道掘进效率,其速度是常规架棚接顶掘进工艺的2~3倍,且有效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安全性,消除常规接顶掘进期间冒顶的安全隐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2020年06期 v.39;No.318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6 ]
  • 1521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及显现特性研究

    郭炯;

    为摸清15211综采工作面顶板的活动规律及矿压显现特征,评价支架对工作面顶板运动的适应性,为工作面顶板管理、支护强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因此需要对该面整个回采过程进行连续的矿压观测。本次观测分析,将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的矿压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反映顶板活动规律和支架适应性分析的相关技术参数,同时也可为相似顶板条件的工作面的开采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06期 v.39;No.31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大断面巷道过陷落柱注浆加固技术应用

    李强;刘峰;李海斌;侯君朝;

    为解决大断面巷道过围岩破碎陷落柱,在分析注浆加固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注浆实施方案,经现场施工及表面位移观测,注浆加固提高围岩承载能力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对大断面巷道过破碎陷落柱类似条件的巷道围岩支护具有实际借鉴意义。

    2020年06期 v.39;No.318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8 ]
  • 基于纳米SiO_2改良的橡胶冻黏土性能试验研究

    任帅;任翔;

    为研究橡胶改良冻土的力学性能,提高废弃橡胶利用率,通过掺入1%和3%的SiO_2对橡胶改良冻土性能进行再改良。采用WDT-100D型冻土压力试验机,针对不同纳米SiO_2和不同橡胶掺量的冻土进行轴向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不同冻结温度水平下改良冻土的破坏形态、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确定了纳米SiO_2和橡胶掺量对冻结黏土力学性能和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10%的橡胶对冻结黏土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提升效果较好,橡胶掺量过多时提升效果较差;在橡胶改良土体中掺入纳米SiO_2可以进一步提升改良冻土的韧性、轴向抗压强度,进一步减小土体的受压破坏程度,提升橡胶利用率。

    2020年06期 v.39;No.318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地测技术与工程

  • 极复杂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郭联合;

    从极复杂山区三维地震的方法、效果及经验入手,针对复杂地表条件,在野外采集中,针对目标区特点,采用面向目标的野外施工方法,通过观测系统优化,精心组织施工等手段,实现保安全、高质量的地震数据采集。在资料处理中,做好地表静校正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以贵州某煤田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为例,介绍采用层析反演近地表建模与校正系统、去噪、叠前偏移等技术,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和通过设计、采集、处理和解释的联合研究在复杂地区取得的勘探效果。

    2020年06期 v.39;No.318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2 ]
  • 青海省北祁连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分析

    岳宏;刘国荣;马忠德;

    北祁连赋煤构造带位于青海省北部高海拔地区,呈NW向展布,该赋煤带构造复杂,区域性大断裂发育,自北向南可将本区分为2个构造隆起带和1个构造凹陷带,北祁连现今的控煤构造样式以挤压、逆冲型为主,可分为压缩构造样式和滑动构造样式两大类,分析了北祁连控煤构造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煤炭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6期 v.39;No.31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2 ]
  • 多相变沉积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韩风军;吴正飞;代凤强;

    针对多相变沉积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区域分布及特征的探测预报问题,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多角度探测技术,在巴彦高勒煤矿311306工作面探测,划定异常范围及强弱,进行钻探验证,并对比分析探测成果与疏放水钻孔涌水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多角度瞬变电磁法能够对工作面顶板上方多相变沉积岩含水层的富水区域及强弱进行有效探测,异常的强弱与钻孔涌水量相对较大区域呈对一定的线性对应关系。对具有相似地质条件的矿区的工作面回采前物探探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2020年06期 v.39;No.318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5 ]
  • 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煤岩煤质及煤相特征

    魏聚瑞;吴斌;

    对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B煤组进行了煤质分析与显微煤岩组分测定,结果表明,五彩湾矿区B煤组整体为中湿、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的长焰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为主,平均含量47.33%,镜质组次之,平均含量46.39%,壳质组含量极少。对煤岩样品显微组分的定量统计,计算出各个煤相参数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研究区内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经历了由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过渡的结论。

    2020年06期 v.39;No.31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8 ]
  • 三塘湖煤田汉水泉矿区煤岩煤质及煤相特征

    吴斌;魏聚瑞;

    通过对三塘湖煤田汉水泉矿区进行了显微煤岩组分测定与煤质分析,结果表明,汉水泉矿区原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平均含量67.38%,惰质组次之,平均含量31.27%,壳质组含量极少,为低水、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特低硫的长焰煤。通过定量统计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计算各煤相参数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到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分布在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的过渡相的结论。

    2020年06期 v.39;No.318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煤矿浅部小窑探测新方法分析与研究

    邓刘洋;

    基于传统电磁法与地震类方法在煤矿小窑探测中的应用效果,针对浅部小窑探测精度的要求,分析与研究三维高密度电法、微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方法原理、观测系统、反演效果,得出每种方法的技术优势、在煤矿勘查中的适用条件及应用前景。

    2020年06期 v.39;No.318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TEM反演技术在浅埋煤层烧变岩水勘查中的应用

    白铭波;霍军鹏;雷鹏翔;

    为了实现TEM对浅埋目标体的有效勘查,基于Occam反演算法,计算中以自适应方式选取正则化因子,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并采用光滑模型约束,提高反演的分辨率,计算时调整迭代步长实现最佳拟合。经理论模型测试,反演结果逼近模型的电性趋势,表明反演算法可靠。在陕北神府矿区浅埋煤层烧变岩水勘查中应用该技术,经后期钻探验证,探测效果良好。

    2020年06期 v.39;No.31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6 ]
  • 综合电法勘探技术在待采工作面顶板富水性评价中的应用

    李宇腾;代凤强;吴正飞;赵广军;

    准确评价回采工作面富水性对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张家峁矿井14210工作面含水条件复杂的情况,本次物探工程综合使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音频电穿透技术对该工作面顶板富水性探测,并采用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瞬变电磁反演方法和基于改进的RESINVM3D音频电穿透反演方法对2种物探方法进行三维反演成像显示,共划定5个富水异常区域。通过收集探放水资料验证,本次综合使用2种物探方法进行顶板富水区探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物探划定异常区域内钻孔出水量相对较大,在物探无异常区域内钻孔无较大出水情况。本次物探得出的结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实际的探放水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020年06期 v.39;No.31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地质雷达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刘波;吕玉增;

    我国的地质雷达技术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同时依托于完整成熟的采集、处理、解释系统,借助于快速、便捷、高效的优势,地质雷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的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质量检测的各个方面。大量研究了地质雷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总结了地质雷达在不同施工环境中对不同地质体的探测情况,最后提出了地质雷达在软硬件方面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2020年06期 v.39;No.31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0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47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煤层宏观裂隙特征与瓦斯抽采研究

    景少颖;崔洪庆;

    为了利用煤层宏观裂隙,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在古汉山矿对二1煤层宏观裂隙进行了系统观测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古汉山矿二1煤层宏观裂隙可区分为大倾角、中倾角和小倾角3种类型;在不同的瓦斯地质单元中,3种类型宏观裂隙的发育程度、优势发育方位、煤层的破坏程度和煤层渗透性存在很大差异,进而影响了穿层和顺层瓦斯抽采钻孔的抽采效率。提出了在不同瓦斯地质单元中,根据煤层宏观裂隙主要类型和优势发育方位,优化设计瓦斯抽采钻孔的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2020年06期 v.39;No.318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3 ]
  • 基于3DSimOpt的常村煤矿通风阻力分析与优化

    邵良杉;庞志晴;李昌明;

    为准确掌握常村矿通风阻力及能量损耗情况,结合常村煤矿通风系统现状,采用倾斜压差计与气压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常村矿各采区进行通风阻力测定。利用3DSimOpt软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常村矿各通风系统等积孔数值均大于2,属于容易通风型矿井,但是通风系统却存在风阻较大,损耗较多等问题。针对煤矿存在的问题,为常村煤矿提出了降阻降耗的优化方案,经过验证该优化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矿井通风阻力。

    2020年06期 v.39;No.31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3 ]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保护层卸压高度预测方法研究

    和树栋;

    研究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对保护层开采条件下冒裂高度进行快速、准确预测。根据卸压开采冒裂运动的特点,选取了覆岩岩性、采高、煤层倾角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判指标,建立了保护层开采条件下卸压高度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上覆岩层的冒裂高度,该模型易于操作、实用性强、预测精度高,是预测保护层卸压高度的新的技术途径。

    2020年06期 v.39;No.318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5 ]
  • 定向钻机交叉式弧形钻孔下邻近层抽采方法研究

    李文刚;赵丹;潘竞涛;

    为了解决下邻近层瓦斯抽采难度较大的难题,考虑VLD-1000型定向钻机调整弯头方向是否能满足下邻近层弧形抽放钻孔的要求,利用底板岩石瓦斯抽采巷及钻场,从而实现施工开采煤层下邻近层瓦斯抽采定向钻机交叉式弧形钻孔,实现回采时的下邻近层瓦斯抽采。通过对下邻近层抽采方法中定向钻机交叉式弧形钻孔单孔抽放量和抽放率预计,得出下邻近层瓦斯抽放率可达80%以上。下邻近层瓦斯抽放方法兼顾了下邻近层回采工作面预抽瓦斯抽采,可大幅降低后续下邻近层开采时瓦斯涌出量,起到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

    2020年06期 v.39;No.318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煤仓粉尘防治技术应用与研究

    邹常富;

    针对煤仓生产工艺现状,提出了采用带式输送机整体密闭抽尘净化与转载落料点密闭干雾降尘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通过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煤仓运输、转载、落料等各环节产尘的有效治理,煤仓口下风侧5 m作业人员通行的位置总粉尘浓度由480.8 mg/m3降至20 mg/m3,降尘效率达95.8%;呼吸性粉尘浓度从136.7 mg/m3降至12 mg/m3,降尘效率达91.2%,降尘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煤仓转载落料点的粉尘污染问题,为煤仓粉尘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2020年06期 v.39;No.318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瓦斯抽采钻孔漏气模型及封孔工艺优化研究

    郭平;

    抽采钻孔漏气是影响瓦斯抽采率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受封孔材料、封孔工艺、封孔方法、封孔参数(封孔深度)、钻孔周围裂隙、煤体物理力学性质、抽采负压等因素影响。根据井下瓦斯钻孔抽采实际情况,系统地分析总结了6种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漏气物理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应漏气模型的解决封孔工艺。

    2020年06期 v.39;No.31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4 ]
  • 高寒区气象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的监测分析

    高丰;于超斌;赵龙辉;王鹏飞;曹星光;库丽娜·胡马尔汗;曾强;

    为了解高寒区气象因子对矿井通风系统影响,针对不同气象条件对矿井通风参数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新疆某矿实际通风参数的变化与同期气象参数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月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基本保持稳定,而总回风风流瓦斯含量波动较大;总回风风流负压和甲烷含量与地面大气环境温度整体呈负相关;总回风风流负压与地面大气压力整体呈正相关;总回风风流甲烷含量与地面大气环境温度呈负相关。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与地面环境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且大气环境温度变化对总回风风流负压变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2020年06期 v.39;No.318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0 ]
  • 地面定向钻注浆技术在掘进巷道过断层中的应用与研究

    李杨;郑士田;王琦;

    袁店一井煤矿东翼大巷施工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掘进巷道过aF1断层为大型断层(∠60°~70°,H=260~310 m),施工时会出现顶板垮落、断层突水等工程及水文地质问题,影响巷道掘进效率,且存在安全隐患。传统掘进巷道过断层技术措施多采用注浆支护复合措施,该技术受多种条件限制,耗费人力物力,且存在安全风险。地面定向钻注浆技术沿巷道顺巷钻进,最大限度揭露巷道围岩地层裂隙及断层破碎带,高压注浆加固巷道围岩裂隙及断层破碎带后,降低支护难度,消除潜在危害,使巷道掘进更加安全高效。

    2020年06期 v.39;No.318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3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61 ]
  • 长距离定向钻孔大区域瓦斯治理技术及应用

    梁道富;魏泽云;李希建;徐书荣;张垒;代茂;

    为解决突出煤层群瓦斯抽采消突周期长、煤层松软难护孔、大工作面难消空白带等问题,提出了底板梳状长距离定向钻孔进行大区域瓦斯治理技术,实现大区域瓦斯治理、布置大采煤工作面。在青龙煤矿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长距离定向钻孔深度一般可达600 m;平均单孔瓦斯抽采纯量超过0.8 m3/min,最大单孔瓦斯抽采纯量超过2.53 m3/min;与普通钻孔相比,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16倍,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升50%左右。长距离定向钻孔抽采效果明显提高,为松软突出煤层群高产高效创造了安全条件。

    2020年06期 v.39;No.318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48 ]
  • 典型废弃矿井综合治理分析

    戴家生;夏明强;潘磊;郭富强;

    浙江省矿山分布全省各地,开采方式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矿山开采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目前通过采用注浆法、充填法、点柱法等多种治理方法,酸性废水中和、石煤自燃绝氧等多种治理技术,土地整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矿山公园等多种治理模式,全省废弃矿井治理及生态修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以敢山煤矿采空区为例分析典型废弃矿井的综合治理。

    2020年06期 v.39;No.318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7 ]
  • 单水平应力主导型应力场对深部巷道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俊民;

    在煤矿开采中,不同的应力场对巷道的影响方式、破坏方式不同,提出煤矿井下3种类型应力场的各自特点。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单水平应力主导型应力场对深部巷道垂直应力、水平应力、最大水平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塑性区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水平应力增大,巷道顶板下沉量、底鼓都明显增加,两帮位移也显著增加,但幅度没有前两者大。水平应力是决定巷道顶板岩层变形和破坏的关键因素。但大水平应力下两帮煤层的挤出变形也不可忽视。

    2020年06期 v.39;No.31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
  • 野川煤矿3103综放工作面水害综合探测与评价

    茹海丰;

    通过综合分析涌水来源-准确探测煤柱宽度-采取针对性精准安全评价-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安全措施的技术路线,对野川煤矿3103综放工作面保安煤柱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井下水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2020年06期 v.39;No.318 104-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6 ]
  • 矿区生态环境“三位一体”治理技术研究

    张俊文;钟帅;梁珠擎;

    选取魏家地煤矿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理模拟、二项耦合渗流填充法设计、工艺参数优化提出矿区生态环境"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技术,在合理确定矿山覆岩运移规律、裂隙发育位置及时间的基础上采用二项耦合渗流填充工艺,将地面工业废物活化处理后送填采空区及裂隙带,并配合开采工艺优化,解决当前迫切的矿区环境保护问题,解决由于覆岩移动造成的矿压显现、顶板事故治理难题;降低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成本,服务地方区域经济,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增进甘肃矿区社会效益。

    2020年06期 v.39;No.318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0 ]
  • 四川某矿K_1煤层排放钻孔有效影响半径测定技术研究

    肖乔;孙臣;张宪尚;蒋昱行;邓华易;

    为了解决四川某矿K_1煤层局部防突措施排放钻孔布置的问题,采用了"施工1组钻孔,考察2项指标"的布孔工艺,同时测定钻屑解吸指标与瓦斯含量2项指标,并通过上述指标分别对其排放钻孔有效影响半径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在采用直径■75 mm的排放钻孔排放8 h的情况下,2种方法测定有效排放半径基本一致,确保了准确性,最终选用0.9 m作为该矿的有效排放半径,并成功运用于现场实践。本结论为矿井采取局部防止煤与瓦斯突出措施上提供了合理的参数和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0年06期 v.39;No.318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8 ]
  • 红外热效作用对煤体孔隙结构影响试验研究

    马钱钱;马凯;

    结合我国现阶段煤层气开采效率低、产量少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远红外辐射作用开采煤层气新方法。通过进行红外热效作用对煤体孔隙结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外辐射对煤体微观状态下的致裂、促进孔隙发育等效果能够影响煤岩比表面积变化,进而影响宏观的吸附性能;煤体在红外辐射作用下有利于裂隙的扩展发育,能够增加煤层气解吸运移通道,提高煤层气的解吸运移效率。

    2020年06期 v.39;No.31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9 ]
  • 深部厚煤层撤面期间煤层自燃预防及控制技术研究

    林增;赵文彬;刘波;

    在对撤面期间自然发火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造成回撤区域煤易自燃的主要原因;结合古城煤矿防灭火经验,基于传统防灭火方法提出了停采线前的采空区超前预防,回撤前、回撤中的架后,架中防控及回撤结束后的堵漏四阶段综合火灾防控技术体系;对特殊地点及特殊条件下的防灭火工艺也进行了阐述。现场实践表明,古城煤矿在回撤期间的综合防灭火技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020年06期 v.39;No.318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4 ]
  • 多因素对煤体渗透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代嘉惠;

    为了探讨煤体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利用损伤煤岩体渗流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轴压、围压和瓦斯压力下煤体渗透率的渗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相同围压条件下时,渗透率与轴压的关系符合二次多项式函数;煤样在相同轴压条件下时,渗透率与围压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在相同应力情况下,煤样的渗透率随瓦斯压力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呈现"V"字形变化趋势,煤样的临界瓦斯压力值随煤样应力值的增大而增大;煤样轴向渗流的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远大于轴压,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大约是对轴压的敏感性的8.5倍。

    2020年06期 v.39;No.318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3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7 ]
  • 高瓦斯低透气性坚硬煤层机械造穴泄压增透技术研究

    邓书军;杨聘卿;

    基于新田煤矿煤层硬度大、瓦斯含量高、透气性差、抽采效率低等特点,提出采用机械造穴泄压增透技术,研究新田煤矿泄压增透后煤层透气性及抽采效果。结果表明:机械造穴泄压增透技术在低透气性坚硬突出煤层能起到明显的增透、提抽作用,影响区域内煤层透气性大大提高,有效地释放了煤体内部压力,对瓦斯动力有减阻作用,提高坚硬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效果,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为同类型煤矿瓦斯抽采提供了更多的解决办法。

    2020年06期 v.39;No.318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5 ]
  • 坚硬顶板综放面覆岩垮落及导水裂隙研究

    郭国强;周杨;董帅;

    以北辛窑煤矿2#煤首采面开采为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的方法,运用全站仪与钻孔电视研究了坚硬顶板综放面覆岩垮落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结果表明:8103首采面来压步距大,煤层回采后覆岩表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15~135 m;关键层发生破断时覆岩表面位移变化明显,煤层回采后距开切眼240 m处地表沉降达到5 m以上;通过对煤层回采后1#钻孔内部裂隙分析,认为中下部和下部垮落覆岩是储水和导水的主要空间,对1#和2#钻孔不同回采距离下内部裂隙发育高度分析可得,导水裂隙带高度最终稳定在125.2~128.2 m,这对工作面两带高度确定和防治水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06期 v.39;No.318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3 ]
  • 分阶段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

    吕斌;

    根据虎龙沟煤矿81503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分阶段采空区煤炭自燃防治技术,对工作面密闭期间和启封后2个阶段分别灌注普瑞特Ⅰ型防灭火材料。其中在工作面密闭期间,根据已发火区域和遗煤氧化区域的位置,分别设计高位长钻孔进行注普瑞特防治;工作面启封后,对遗煤区域灌注普瑞特防灭火材料,阻止了遗煤的进一步氧化。该技术有效解决了采空区遗煤的自燃问题,同时保证了工作面启封后的安全生产,对类似矿井的防灭火起到了借鉴作用。

    2020年06期 v.39;No.318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0 ]

煤矿机电与信息化

  • 8.8m液压支架高强度材料匹配性应用研究

    原长锁;孙红发;宋晓冰;

    针对8.8 m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大,支撑高度高,寿命要求高等特点,为提高液压支架的可靠性,使其既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又减轻支架重量,方便井下的运输和安装。通过对液压支架用不同强度钢板匹配性,以及其焊接性、防腐性的研究,确定8.8 m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不同级别高强钢的选型与匹配,提高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的综合机械性能。

    2020年06期 v.39;No.318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模态分析的带式输送机传动滚筒轴稳定性的研究

    王占贵;

    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是依托输送带与驱动滚筒之间的摩擦力,通过上下托辊、张紧装置和各类支撑架等把物料从落料点运送到卸载部,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的受力部分有滚筒轴、轮毂和滚筒主体,只要受力就会产生相应的形变。利用SolidWorks建立滚筒轴的数学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带式输送机滚筒轴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得到了它的固有频率、变形情况及对应的形变量,为大运载量的运输过程中,抑制滚筒整体的振动和滚筒轴变形做出理论研究。

    2020年06期 v.39;No.318 141-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1 ]
  • 基于掘进机负载特性的线径选择的模拟算法

    朱军帅;陈辉;

    悬臂式掘进机工作时负载变化较大,工作电流在较大范围内波动,针对掘进机的动态负载情况,分析其电流波动的特点及规律,建立了近似的电流—时间函数式及波形图,进而推导出对于掘进机动态负载的电流有效值,得出电流有效值的快速计算公式,从而可以依据电流有效值指导供电电缆线径大小的选择。相较传统算法,该模拟算法对电缆线径的选择更为精确,这对于节约材料、降低设备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0年06期 v.39;No.318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新型连锁装置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李刚;程洪飞;褚福标;李路路;褚衍伟;孔凡贵;

    煤矿发生冒顶事故跟井下水、火、瓦斯、煤尘造成的后果比较,具有发生频率次数多、人员伤亡较多、造成影响时间较长等特点。新型连锁装置在采煤工作面的使用,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次数得以减少,对实现井下安全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2020年06期 v.39;No.318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蔚县矿区环境评价

    徐凯磊;胡智峰;丁建伟;万余庆;

    利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境内崔家寨和单侯矿区的2005-2016年的Landsat 7 ETM+和Landsat 8 OLI共11 a的遥感影像,在监督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矿区的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取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自然地理因子、水体密度指数4个指数作为环境评价的准则层,结合多准则决策技术建立矿区综合的环境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矿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处于55~75,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生态质量评级为"良"。但是采矿活动已经对矿区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扰动,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

    2020年06期 v.39;No.318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5 ]
  • 基于获得不同煤粉粒径分布对制粉系统的优化

    李生鹏;李晓宏;李琦;吕君君;

    鉴于中心试验基地输运床气化(KSY)和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2套装置对煤粉粒径要求的不同,研究了磨煤机进煤量,系统循环风量,磨煤机设备本体(磨碗与磨辊间距离,磨煤机顶部折向门的开度,磨煤机内部部分内椎体的拆装)对煤粉粒度的影响。获取了分别满足2套装置需要的煤粉粒径分布的操作参数,并克服了制粉系统运行周期短,开车频率高,磨煤机低负荷运行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制粉系统最优化操作参数。

    2020年06期 v.39;No.318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矿用电机车SRD调速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孙向瑞;王欢;

    传统的SRD调速系统多采用PID控制很难得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就煤矿电机车调速系统具有非线性特点,以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基于非线性模型变角度电压PWM组合控制调速方式,并详细地对控制策略进行了讨论,又对实际工程应用进行测试验证了相关理论的适用性,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2020年06期 v.39;No.318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1 ]
  • 焦炉车辆协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岩军;贺玮;

    大型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焦炉设备的发展方向。焦炉车辆协同控制技术对实现焦化企业自动化和高效化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焦炉车辆协同控制的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焦炉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自动对位、连锁控制以及故障报警等功能,为焦化企业现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解决途径。

    2020年06期 v.39;No.318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刮板输送机耐磨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邓强;

    阐述了刮板输送机磨损情况以及对策,各种耐磨处理方式和效果比较,介绍离子熔覆技术的工艺特点和效果,为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2020年06期 v.39;No.318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4 ]
  • 吕临能化选煤厂矸石运输系统性能提升改造

    赵鹏;

    介绍了吕临能化选煤厂对矸石运输系统的改造情况,针对改造前运输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实的优化改造方案。改造后,实现了劳动强度减弱、工作效率提高、成本支出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的目的。

    2020年06期 v.39;No.318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8 ]

煤炭加工与利用

  • 不同煤粉含量对气固流化床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海宾;于晓东;骆振福;

    研究了0.5~1 mm级煤粉含量对流化床中流化介质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煤粉含量对床层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当0.5~1 mm粒度级煤粉含量为8%~11%时,对床层流化效果最佳。密度标准偏差与0.5~1 mm煤粉含量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8,而床层平均密度与0.5~1 mm煤粉含量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0.999,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2020年06期 v.39;No.318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6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7 ]
  • 民用清洁型煤推广现状、挑战与建议

    高浩华;杜万斗;

    对京津冀及全国民用清洁型煤的生产、推广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针对民用清洁型煤推广的现状从政府、企业和用户角度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破解清洁型煤产业发展的难题的初步建议。

    2020年06期 v.39;No.31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7 ]
  • 100t/d双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技术的探讨

    郭彦新;李增勃;李琦;张启科;

    现有的输运床气化技术适合低阶煤种,对于国内储量更大的中、高阶煤种,存在碳转化率低、合成气中甲烷含量较高并且有微量的焦油产生的缺点难以解决。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是一种粉煤气化新工艺,是在循环流化床的基础上增加了焦油裂解反应器,将第一、第二反应器高效耦合,实现了在2个温度场、2个流化场,实现了现有循环流化床焦油及甲烷的热解,增加了循环流化床的循环倍率,增加了反应时间,实现了残碳的进一步转化,从而提高碳的转化率。100 t/d双循环流化床可以使煤的转化率高达98%,有效气含量突破78%。

    2020年06期 v.39;No.318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 煤灰白度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张景香;李阿卫;

    分析了根据MT/T 800-1999测定煤灰白度的不确定度的来源,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2020年06期 v.39;No.318 178-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1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的研发及工业性试验

    毛吉会;李晓宏;

    为加快煤炭深度转化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针对煤炭气化技术研发中的突出问题,延长石油碳氢研究中心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深度转化反应器,形成双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气化技术(KSY)。介绍了KSY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技术难点,简述了KSY技术研发历程、工业性试验研究、现场72 h试验标定以及技术鉴定情况,与主流煤炭气化技术性能参数对比。研究表明,该技术与传统的流化床技术相比,有较高的气化操作温度,提高了气化效率;流化床废锅技术利用,运行过程无黑水产生,提高装置能效。该技术能够适应中高阶煤种的超大规模粉煤气化,缓解富煤缺水地区水资源利用,提高了该技术的市场应用范围,基于KSY技术可以建立新型煤化工园区项目模式和创新发展路径。

    2020年06期 v.39;No.318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2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45 ]

管理工程与决策

  • 千万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班组管理经验探讨

    张运增;

    结合补连塔煤矿监测班班组特点,总结了班组建设的典型经验,分析了目前班组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找到了一条适合补连塔煤矿千万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班组管理的途径,通过管理模式的应用,创造了班组连续安全生产5 475 d的优异成绩,确保了区队高质量完成通风安全中心工作。

    2020年06期 v.39;No.31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基于模糊AHP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

    李辉;葛军;

    为了较好地评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所处发展水平,分析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各种影响因素,构建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层次分析模型;基于避免确定权重时的主观片面性,采用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指标赋予权重;利用模糊函数的优势,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定量分析各个指标,由此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进行了合理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对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推广价值。

    2020年06期 v.39;No.318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1 ]
  • 基于FAHP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与应用

    郜彤;刘贇;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对重特大事故的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煤矿对自身安全风险的评价,实现企业本质化安全,通过对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煤矿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其在昊华能源某矿井进行了实践应用,得出了该矿井现阶段的安全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风险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层顶底板稳定性、煤层冲击倾向性等,为该矿井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2020年06期 v.39;No.318 191-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93 ]

  • 《煤矿机械》杂志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欢迎刊登广告

    <正>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管:黑龙江科技大学主办:哈尔滨煤矿机械研究所主要报道采煤、掘进、运输、支护、排水、通风、露天机械和选煤设备研究、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最新技术经验和成果,报道通用机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成果等。编辑出版《煤矿机械》印刷精良、信息量大、发行及时,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煤矿机械行业综合性技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煤矿机械》杂志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黑龙江省优秀期刊。

    2020年06期 v.39;No.31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煤炭技术》愿竭诚为您服务

    <正>《煤炭技术》是集技术性、实用性、导向性于一体的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煤炭技术类月刊,是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获首届全国《CAJ-CD规划》优秀执行奖,获首届黑龙江出版精品工程奖,获首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SWJC)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本刊可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与期刊出版中心发行部联系订阅(电话:0451-55646369)。

    2020年06期 v.39;No.318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下载本期数据